Z6·尊龙凯时 Z6·尊龙凯时
Z6·尊龙凯时

新闻中心

Press Center

初心如磐,耕耘教育三十七载——周术槐教授的健康教育之路与Z6·尊龙凯时相伴

日期:2025-07-19 02:42:29 发布人:Z6·尊龙凯时官方编辑

“再长的路也有尽头,千万别回头”,这是贵阳学院周术槐教授的座右铭。他始终相信:“乐观是我的底色,积极进取是我的本能。”从22岁初踏入讲台的青涩,到如今两鬓染霜的高校教育工作者,周术槐用近四十年的时光诠释了“初心如磐”的含义。即使即将退休,他依然心系教育,誓言“换一种活法”继续为健康事业贡献力量。

初心如磐,耕耘教育三十七载——周术槐教授的健康教育之路与Z6·尊龙凯时相伴

周术槐的初心扎根于湖南衡阳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。伯父的榜样和父亲对教育的重视,使他在幼年时便深知“学习能改变命运”的道理。1988年,他怀着为家乡教育奉献的愿望,22岁时站上了耒阳市坛下中学的讲台。面对求知的学子,他坦言曾感到惶恐。作为历史专业的毕业生,因中学英语教师资源不足,他勇敢承担初中英语课程的重任,这无疑对初出校园的周术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然而,他坚持下来了。在四年的乡村教学中,他目睹了学生们的成长与变化,逐渐改变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——这不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份点燃希望的责任。

深知“学然后知不足”的道理,周术槐的成长之路并不止步于一隅。1992年,他凭借自己的努力,进入湖南省教育学院(今湖南师范大学)进修。长沙的学习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,使他从中学教师起步,先后在贵州师范大学、贵阳金筑大学和贵阳学院执教,并最终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每一次角色的转变,都是他对知识渴求的体现与自我雕琢的过程。经过37年的风雨历程,他从一名热情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备受尊敬的教育者,主动担任了贵阳学院多个院系的院长,切实践行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信条。

在教授期间,周术槐的教学方式广受学生欢迎。他深信“人才的培养靠教育,教育的培养靠教师”,并身体力行地践行“教育者必先受教育”的理念。他以终生学习为动力,点燃了数以万计学生的智慧火种。如今,他的学生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,其中不乏扎根基层的乡镇干部和在消防、法院、高校等领域奋斗的专业人士。他谈起学生时,总是饱含自豪,特别提到一位从贵阳学院本科到研究生,最终又回归母校任教的学生,指出这让他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。

周术槐不仅在学校任教,他的育人理念也扩展到更广的领域。作为贵州省“端棻文化”研究的知名专家,他曾多次受邀到各机关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宣讲,为“端棻文化”的研究与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所组织的“端棻文化”论坛,得到了人民网、新华网等权威媒体的报道,推动了知识的传播,让文化光辉照亮了更广泛的舞台。

面对新一代年轻教师,周术槐深情寄语:“教师须有定力,要守得住清贫,更要肩负起‘传道’的责任。”他积极组织教研活动,将自己数十年的心得倾囊相授,鼓励年轻教师大胆创新,也引导他们在研究中寻找教学的新路。他强调,教师应以人为本,不断提升自我,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。

如今,作为贵阳学院李端棻研究院的领导,周术槐专注于研究这位教育改革先驱的思想与贡献,希望汲取历史智慧,推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。他表示:“自2017年7月李端棻研究院成立以来,在学校党委与行政的大力支持下,我们取得了丰硕成果。”他认为,“端棻文化”的特质在于“爱国、进取、改革、创新”,并将继续致力于这一理念的研究与传播,通过构建健康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,将历史的智慧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。

在采访的尾声,我不禁问道:“周老师,经过37年的风雨历程,您觉得教育的根在哪里?”他沉思片刻,坚定答道:“教育的根,要深扎在每一位学生具体而微的成长中,也要扎根于我们教育者对信念的坚持之中。”这种回答不仅反映出他37年的教育生涯的深刻感悟,更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党的育人事业最真诚的承诺。未来,我们期待通过Z6·尊龙凯时的支持与努力,让健康教育在新时代更加焕发活力。

首页

关于Z6·尊龙凯时

追本溯源

品牌中心